“N-1”點餐模式,適時推出“半份菜”,繼續倡導“光盤行動”……日前,深圳市、太原市等多地市消協及餐飲協會向餐飲企業和市民發出“厲行節約 杜絕浪費”的倡議。太原市消協和烹飪餐飲協會在倡議中號召市民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的同時,也提出了具體的建議,“N-1”點餐模式,10位客人點9個人的菜,不夠再增加菜品,從源頭杜絕餐飲浪費。同時積極引導餐飲企業創新服務模式推動餐桌節儉,針對兩三位客人進餐,可以安排半份菜和小份菜,采取“半份半價”和“‘小份適價”服務方式,在節約的前提下,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后,各地婦聯和巾幗志愿者也立即行動起來,在平時家風家教及其他活動宣傳中突出“杜絕餐桌浪費”。河北、山西、重慶等地婦聯通過發倡議的方式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帶頭厲行節約、杜絕浪費。
河北唐山市婦聯近日發出倡議,號召廣大婦女和家庭積極行動,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珍惜糧食,帶頭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唐山餐飲企業萬達伊爾曼都自助烤肉總經理孫賀梅積極響應,在店內通過設置標識牌、廣播播報、段子搞笑等多種形式,隨時提醒客人。同時,還推行了小分量或半分量菜品,最大限度減少和杜絕浪費現象。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理性消費是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當前,飲食浪費、餐桌浪費、包裝過度和極少數人的生活奢侈等現象不僅大量無端損耗物質財富,也是不良生活方式的反映。”山西省忻州市五寨縣婦聯主席呂婕對餐桌上的浪費同樣感受深刻。11日上午,五寨縣婦聯第一時間組織全體人員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并向全縣廣大婦女和家庭發出了“杜絕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倡議書。
重慶忠縣婦聯除了發出倡議,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積極宣傳者、模范踐行者、有力監督者外,還組織各級婦聯干部通過座談會、院壩會、農村小廣播等方式,及時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營造濃厚輿論氛圍。同時把綠色節儉作為“最美家庭”“綠色家庭”評選的重要衡量標準,以此引導家庭及其成員勤儉節約、健康生活。忠縣婦聯還組織300余名巾幗志愿者進餐飲企業、進社區開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主題勸導和監督活動,倡議紅白喜事宴請“光盤”行動,鼓勵“半份餐飲”“剩菜打包”,引領文明勤儉新風尚。
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各鄉鎮街道婦聯通過“黨員+婦女”“村民組長+婦女”等形式,組織巾幗志愿者開展制止“舌尖上的浪費”宣傳行動。1000余名巾幗志愿者承擔起了“文明餐桌勸導員”的角色,她們走村入戶,督促集鎮上餐飲企業積極參與“文明餐桌光盤”實踐行動,主動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光盤消費。
“米飯以前都是裝一大盆,會有浪費現象,我跟店家建議調整用量。三四個人時上半盆,五六個人時上大半盆,人少就每人一碗或者半碗,這樣可以避免浪費。”天子湖鎮良朋村的婦聯執委劉敏一邊把文明餐桌、厲行節約的宣傳單發到了店家及顧客手里,一邊提醒店家可以根據具體客人人數來上米飯。“作為一名婦聯執委,我希望能通過宣傳和帶動,為制止‘舌尖上的浪費’作出一些貢獻。”
在安吉“天荒坪之光”生態夜集市暨美麗鄉村嘉年華活動中,鄉村民謠音樂會也成了“杜絕舌尖浪費”的宣傳舞臺。以女性為主的天禹藝術團原創快板“光盤行動 家庭先行”在各鄉鎮文化大禮堂巡回演出中同樣受到了鄉親們的熱捧。
山東鄒平市婦聯將“厲行勤儉節約”列入鄒平市“美麗庭院”創建標準,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衛生城市相結合,倡導節約糧食、節儉用餐。婦聯還把杜絕“舌尖上的浪費”與家風傳承相結合,利用選、講、議、助、樂、聯等形式,開展家風故事宣講、“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五進等活動,講述勤儉節約的家風故事和良好家訓,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來影響和帶動更多人厲行勤儉節約,抵制“舌尖上的浪費”。
“不要浪費糧食,浪費有罪春秋。”8月13日,全國最美家庭郜延偉、李春秋利用回河南老家探親的機會,組織了一次四世同堂宣講會。家族里年過九旬的老爺爺一邊講述以前艱苦的日子,一邊對滿堂兒孫感慨:“現在的好日子來之不易,不要忘了過去貧窮的時候,要珍惜現在吃白面饃饃的日子。”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每個家庭成員傳承良好家風,平時養成節約習慣,匯聚起來就是全社會節約糧食、杜絕浪費的良好氛圍。”“唐山好母親”獲得者楊瑞蘭從小就教育子女節約糧食。“吃多少做多少,絕不浪費;外出就餐按量點餐,若有剩菜打包回家。”
來自國家廣電總局機關服務局的李春秋勤儉節約的習慣同樣影響著女兒郜舒迪。18歲的郜舒迪對習近平總書記“培養學生勤儉節約良好美德”的要求印象深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更要傳承節儉的家風,把小學就背熟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踐行到實際生活中,承擔起社會責任,影響身邊的家人、同學,讓勤儉節約成為我們的習慣。”
“節約糧食,社區先行。”南京市江寧區麒麟街道東流社區婦聯主席孫倩認為,在制止餐桌浪費的行動中,社區和家庭一樣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每個人。為了增強居民節約意識,社區婦聯聯合南京精益社工服務中心開展了多期“巧手制壽司 愛糧我先行”壽司制作活動。
“現在大家生活質量逐步提升,浪費糧食現象也時有發生,剩飯剩菜隨意傾倒容易污染環境。活動一方面提升了大家的廚藝,另一方面也讓大家發現普通米飯不平凡的美味。當家里的米飯、蔬菜等有剩余的時候,不要想著扔掉,可以發揮創意重新組合,‘碰撞’出不一樣的美味。”借助這個家庭主婦熱衷參與的活動,東流社區將“杜絕餐桌浪費”的宣傳嵌入其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文明就餐,杜絕浪費”,看似微不足道的餐桌細節,映襯著一個時代、一個國家的文明。當夏糧豐收的喜訊傳來時,因疫情而出現的全球性糧食供應警鐘同樣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勤儉節約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無論何時都應該代代傳承,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拒絕餐桌浪費,珍惜每粒糧食,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美德,一種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