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免费午夜又爽又色愉情_台湾成人在线_久久免费视频7_日本黄色免费视频 - 在线片播放

將女性作為疫情恢復努力的中心,才能實現“重建更美好”
發布日期:2020-04-22 11:51:41      瀏覽次數:
來源: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本文作者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 (Beate Trankmann)
 
2019冠狀病毒?。–OVID-19)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影響了世界上每個人的生活。全球范圍內,大部分地區都仍處于封鎖狀態。截至本文發表時,全球確診人數已超198萬,死亡人數超12萬,有多達2,500萬人會因疫情而失業,超3,500萬人會步入“工作貧困”狀態。我們都或多或少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其中性別不平等問題尤為凸顯。
 
 
先前,包括埃博拉病毒在內的各種流行病都表明了同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忽視性別差異,往往會阻礙疫情恢復工作。聯合國婦女署(UN Women)、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FPA)和全球發展中心(CGD)呼吁人們認真對待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出現的性別問題。
 
在這篇文章中,我和UNDP的同事們針對2019冠狀病毒病對中國男性和女性群體所產生的不同影響做了初步分析,并探討這場危機是否也同時帶來了改變的可能,具體如下:
 
 
 
女性和男性分別會受到什么影響?
 
男性死亡率:雖然女性和男性患病幾率相等,但根據中國的數據,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前者約為2.8%,而后者約為1.7%。雖然還需要更多數據來證實這一觀點,但這種差異可能是由于潛在的男性健康風險造成的——尤其是男性吸煙率較高。在中國,約52.1%的男性是煙民,而女性僅約2.7%。
 
區隔性別的職業風險:湖北省護士中的女性占比90%。這使得更多女性在從事抗擊病毒的高危職業,因為護士比醫生更多地參與病人的密切護理,而醫生往往都是男性。這也反映出在世界各地,護士通常被視為“女性的工作”,而以護理為職業的男性寥寥無幾。
 
 
帶有性別偏見的新聞報道:在中國早期的疫情報道中,媒體往往將一線男性醫務人員描繪成英雄,而大部分女性卻被忽視,或被描繪成支持男性及其家人的角色(如:女朋友、妻子、母親、女兒等)。女性在一線抗“疫”時,媒體關注更多的是她們的性別身份和生理特征,而非其專業精神。之前一篇關于女護士剃光頭的報道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討論。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ACWF)公布了“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來表彰在一線抗疫的20位女英雄。全國婦聯還呼吁在給醫院的支援物資中加入女性衛生用品——因為女性醫護人員經常無法及時獲得衛生巾。
 
無償工作負擔:在中國,女性花在無償護理工作上的時間是男性的2.5倍,平均每天近4小時。三分之二的女性認為無償護理工作比辦公室工作更累。學校和企業關停時,這種情況也隨之增加,在家工作的女性也經常要做額外的家務,比如做飯和打掃衛生——如果家庭成員生病,還需要加倍照料。這也限制了女性的職業機會;許多公司仍然將職業母親視為負擔,不平等的家務勞動是女性從事有償工作較少的主要原因。
 
 
 
不平等的經濟負擔:區隔性別的職業和差異化的社會期待也會傷害男性。在全球范圍內,更多男性是家庭經濟的支柱,承擔著更重的經濟責任。這可能會增加由疫情帶來的經濟壓力(如失業或收入損失)而產生的心理壓力。
 
零工經濟的脆弱性:在全球經濟中,女性在臨時工作者中所占的比例失衡,在中國也可能如此。她們更容易因為疫情遭受收入損失,以及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面臨失業和被剝削的風險。這種情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家庭暴力:根據一個反家庭暴力組織的數據顯示,在中國限制出行期間,隨著經濟壓力和家庭負擔的增加,針對女性的家庭暴力在中國某些地區甚至躍升了兩到三倍。即便逃離了家庭暴力,幸存者們通常也并沒有太多選擇,社會給予幸存者的支持也相對更弱。
 
 
 
而以上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些根深蒂固的、帶有性別偏見的社會認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最新發布的《性別社會常態指數》顯示,全球有近90%的人對女性存有偏見,而在中國,有88%的人對女性至少有一種偏見表現。而偏見傷害的是所有人。
 
 
 
我們能做些什么?
 
疫情恢復進程中,我們其實也有一次獨特的機會去“重建更美好”。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Guterres)在首次線上新聞發布會中提到:
 
 
安東尼奧·古特雷斯
 
聯合國秘書長
 
“做對了,我們能向更可持續、更具包容性的方向發展。反之,協調不力的政策反而會加劇不公,破壞來之不易的發展和減貧成果。”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致力于為女性、男性和所有受2019冠狀病毒病影響的群體發聲,以此幫助中國“重建更美好”。我們將與聯合國駐華系統一道,為即將展開的社會經濟影響研究增加性別視角,從而更好地了解疫情對每個人的影響。我們還將與聯合國婦女署和其他聯合國機構一同探討疫情期間針對婦女和兒童的暴力行為的解決舉措以及針對性暴力和性別暴力的公共傳播。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還將發起一項關于科技領域女性的倡議,以應對女性面臨的職場偏見。
 
 
要進一步支持性別平等,減輕男性和女性各自面臨的壓力,需要加大全社會投資,減輕女性無償照料家庭的負擔,使她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有償工作。這些措施包括:提供更好、價格更親民的育兒服務,鼓勵男性帶頭參與育兒等。
 
此外,還需要根據不同的性別和年齡特點,提供量身定制的心理輔導及社會救助。這樣,因個體和群體特征不同所產生的心理問題也能得到相應的支持。比如,聯合國曾在全球范圍發起名為“他為她”(HeforShe)的性別平等運動,幫助消除性別刻板印象、減輕各種潛在的性別風險。這些運動提高了全社會對性暴力和性別暴力的認知程度和預防意識,引導各年齡層男性選擇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
 
社會、治理和經濟領域中的性別敏感性有助于實現更積極,更平等的社會性別認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性別復蘇工具包”為此提供了指南-包括如何預防和應對危機中的性別暴力,在經濟復蘇中提供新就業機會促進性別平等,鼓勵婦女參與危機恢復等。
 
 
 
2019冠狀病毒病讓我們看到社會的傳統認知可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被打破。在世界各地,國家與公民,雇主與雇員,鄰里與陌生人之間的關系都發生著重大變化。這也證實,當每個人都有面臨潛在風險的可能,過去的不可能將會成為現在的可能。
 
疫情的肆虐不分性別、不分種族、不分高低貴賤。因此,在所有人都想共渡難關,追求美好生活之時,任何基于性別,種族或其他劃分標準的歧視性想法百害而無一利。只有通過攜手合作,互相體恤、鼓足勇氣,我們才能克服疫情。這力量只有人人平等時才能展現威力:人盡其才,安居樂業。
 
 
 
不平等現象就像是病毒,要是它不斷蔓延,所有人的健康,財富和整體狀況都會下降。但是,當我們團結起來時,便能戰勝它——保護弱勢群體,共同強大。疫情帶來的傷痛終將愈合,若我們共同向著“重建更美好”而努力,人類的平等的差距終有一天會被彌合。
 
(本文圖片來自于@視覺中國)
 
文章版權歸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